1、广东汉族传统小吃之一,簸箕炊
中国是一个美食王国,各个地区不同的口味和文化造就了如今这么璀璨多姿的中华料理,在广东地区就有一种传统小吃叫做簸箕炊,入口细腻富有弹性,软滑而不黏牙,再加上秘制的酱料,香浓而又不腻,本期广东文化为你解析。
簸箕炊是广东省粤西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,在茂名、电白、高州、化州、遂溪、廉江、吴川、雷州、徐闻、湛江一带非常盛行。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着称,化州又称“格籺”或“簸箕籺”。遂溪西边沿海的港门、北坡、草潭、杨柑等镇称之为“白籺”,制法为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上锅蒸煮,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,一般都有三层以上。待米粉全熟后,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,其表面放上香油、芝麻与蒜蓉浆(即蒜鸡油)。入口细腻富有弹性,软滑而不黏牙,再加上秘制的酱料,香浓而又不腻,那种味道绝对令人难以忘怀。
好多城市里都有人卖簸箕炊,制作簸箕炊用的都是电石磨,这种磨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快,磨得也非常细,十分方便省力。但实际上还是过去用石磨磨制而成的那种簸箕炊味道独好。用古老的石磨磨出来的米粉浆做成的簸箕炊脆滑、质感好,原因也许是石磨磨得慢,石磨的重量大,加上它磨得慢,在重压下磨挤出来的浆液水分均匀,并且水与米粉不易分离,蒸出来的簸箕炊味道才是最正味的。
簸箕炊的制作不很复杂,将磨好的米浆分层加入蒸炉里蒸熟即可。这种蒸笼是特制的,里面有个三角架,可以放上十多盖子,然后盖上笼罩。三角架有多少层,外面的笼罩就有多少只孔。这些孔是用来添加米浆的,加完了米浆就把孔塞住,不让水蒸气跑掉。一般来说,一盖簸箕炊的厚度在五厘米的,就得分成四到五次完成添加米浆。倘若你一次性就给盖子加满,就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它给蒸熟,时间久蒸出来的簸箕炊质感也不好。一般的簸箕炊我们都可以看到它有好几层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簸箕炊是农村小孩最奢侈的零食。当然,买簸箕炊不像买豆腐花那样要现金交易,没钱也可以吃到簸箕炊,那就是在自家米缸里拿米去换就行。父母不在家,只要米缸里有米,就有簸箕炊吃。一斤大米就可以换一块簸箕炊。
在茂名、化州、电白等地,这种街头小吃还很实惠,每一整个簸箕炊的售价大约是6元左右。可以买一整只,也可以买一半,更可以只买四分之一,价钱随量折半,实是街头惠食者的一大首选。更为之惊讶的是网上也可以网购簸箕炊了。8元一整个,大大地提高了这种小吃的推广与进一步发展。
2、簸箕炊正宗做法和配方
1、原料:大米、生粉、清水、熟芝麻、花生油、酱油、辣椒酱、蒜头、韭菜油。
2、先将米泡一个晚上,一个簸箕炊要3.8两米。
3、把泡好的米磨成浆(米浆不可太浓),然后把最上面的一层倒出小量来做簸箕炊最上面皱纹。
4、待蒸锅水开上气后,将米粉浆一般将分3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,需要每层熟透后才能灌。否侧会是爆破面。
5、最后是做皱纹面,这是最难,最辛苦的一道工。首先要在温度最高的时候取出簸箕炊,倒进一层薄薄的米浆,双手左右来回摇,令其成皱纹。
6、大火蒸5到7分种后,开一开,让蒸笼最上面的蒸汽跑出来。再关好,停火。否侧皱纹面反了。
7、5到10 分钟后。把簸箕炊拿出来放凉,一定要放凉才能算完成簸箕炊。
3、簸箕炊全用糯米粉做行吗
不行。因为簸箕炊全用糯米粉做是不行的,会太黏稠,口感不好。簸箕炊是广东省粤西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,在茂名、电白、高州、化州、遂溪、廉江、吴川、雷州、徐闻、湛江一带非常盛行。
因簸箕炊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,将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上锅蒸煮,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,一般都有三层以上。簸箕炊待米粉全熟后,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,其表面放上香油、芝麻与蒜蓉浆(即蒜鸡油)。
4、簸箕炊为什么要加生粉
簸箕炊加生粉主要是为了让原料更加润滑爽口,而且生粉的量对簸箕炊的口感影响很大。簸箕炊的原料主要以大米、生粉、清水、熟芝麻、花生油、酱油、辣椒酱、蒜头为主,在制作时可以将大米洗净,用清水浸3小时,捞起,投入石磨中边加清水边磨成米浆,加入适量生粉与之拌匀,过细眼萝斗,成为米粉浆;待蒸锅水开上气后,将米粉浆分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。特点:洁白、软滑、爽口、咸香。功用:补中益气,止烦止渴。这种风味小吃,尤以安铺、横山一带的制工精,味道好。
5、簸箕炊是哪里的特产
簸箕炊是广东省粤西地区的传统小吃,在茂名地区的电白、高州、信宜、化州,以及湛江地区的湛江各区,遂溪县、廉江市、吴川市、雷州市、徐闻县一带非常盛行。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,以廉江簸箕炊最为出名。化州又称“格籺”或“簸箕籺”,湛江市区及廉江市称其为簸箕炊。
「TA」文章来源网络AI辅助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
留言 0